2013年2月25日 星期一

ppi 愈高愈好?解開螢幕點距的謎思!

近來,愈來愈多人說iPhone 5 解像度只得1136×640,現在是甚麼年代啊?為何不提升解像度呢?現在新的手機愈來愈多以Full HD 1080p「全高清螢幕」作為手機的賣點,常常會聽見ppi高達400,到底何為ppi,為何蘋果不提升解像度?現在為大家一一解釋。

先解釋一下螢幕是如何顯示一個影像,LCD/LED螢幕都是由非常多細小的LCD燈組成,解像度的數字,就是說明有多少顆LCD燈組成(例如1920 x 1080就是有約200萬顆LCD燈組成一個畫面),即是說,數字愈大影像就愈細緻!

數字越大越好?

的確數字愈大,我們可以有更佳的視覺體驗,而ppi (Pixels Per Inch)就是每英寸像素,常常聽蘋果新產品如新MacBook Pro 加入Retina Display,Retina Display 中文名「視網膜顯示屏」,為何改用這個名字,就是說具備足夠高像素密度而使到人體肉眼無法分辨其中單獨像素點的液晶屏,使用行動電話顯示器的像素密度達到或高於300ppi就不會再出現顆粒感,即是說肉眼無法分別到超過300ppi的像素
就正如在外國的大直路上,你看著距離你非常遠的兩架車平排,但你只看到一架車一樣,在一定距離下多個細緻的影像肉體就會不能分辨到獨立的影像,所以手持平板電腦時,因為螢幕大所以我們會以較遠的距離觀看,顯示器的像素密度只要達到或高於260ppi就不會再出現顆粒感(除非你用鼻可以接觸到螢幕的距離,一般人不會這樣做)。
所有電子產品都是用電作為能源推動(廢話),組成的燈數目愈多,影像愈細緻,顯示卡處理會成正比,即是耗電量會因應以上的原因而增加,在行動裝置上會是一個大問題,300ppi其實已經肉眼不能夠分別到,再提升只會增加耗電量,除非有超人眼力的人或者是人類的肉眼進化,如果不是,盲目追求數字上的提升是沒有意思。

沒有留言: